塔式粮食干燥机脉冲气动排粮机构的设计

  • 2016-01-06 09:41:00
  • 来源:

0前言排粮机构是干燥塔控制粮食流量的运动部件,是粮食干燥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排粮机构,可实现干燥机内粮层均匀、整体下落,有效地保证干燥机的干燥不均匀度和破碎率指标。当前塔式粮食油料干燥机的排粮机构类型较多,但普遍存在对含杂率较高的物料适应性差、对不同粒径物料的适应性差等弊端。在实际使用中,塔体内常因杂质引发的粮食流动不畅、偏流及堵塞现象,导致粮食干燥不均匀,甚至可能发生塔内着火。此外,这些排粮机构主要针对单一物料,干燥物料改变后,调整比较复杂,或者调整后不适应新的物料情况而造成干燥机效率低下。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的脉冲气动排粮机构,该机构不仅易于调整干燥机内的物料流动速度,地控制排粮量,而且不会因粮食和油料含杂高而发生堵塞,无需调整排粮间隙,能够有效地提高出机粮油的水分均匀度。
1脉冲气动排粮机构的设计1.1工作原理脉冲气动式排粮机构主要由牵引框架1、限位轴承2、排粮板3、支撑轴承4、联接件5、活塞杆6、气缸7、气缸支架8、保护板9、分粮锥10、气缸导轨11、定位轴承12组成,结构简图见。
排粮机构是在干燥机横截面上均布多个分粮锥10,分粮锥出料口下各设一个排粮板3.排粮板3固定在牵引框架1上,通过联接件5与气缸7的活塞杆6连接。气缸7固定在气缸支架8上,通过活塞杆6的牵引,牵引框架1发生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下料口开合,产生间歇式排料。
气缸通过调整气缸7的进气频率或开合时间来确定出料口的排粮时间,从而有效地控制排粮量,保-牵引框架;2限位轴承;:-排粮板;4支承轴承;-联接件6活塞杆;-气缸;-气缸支架;9保护板;分粮锥;1-定位轴承;12轴承导轨;1-轴承支架脉冲气动排粮机构结构简图证干燥机内的物料流动速度、烘干时间和水分蒸发量。
1.2结构特点及主要参数1.2.1排粮间隙这种排粮机构出料口可完全打开,因而不需要通过调整出料口与排粮板间的间隙来改变排粮量。排粮间隙一般为2~ 3mm,保证牵引框架水平运动时不与分粮锥下端发生摩擦,可满足不同粒径物料的干燥需求。干燥不同物料时,无需调整排粮间隙。
1.2.2轴承从-a可以看出,根据牵引框架的长度确定限位轴承和支承轴承的数量。从-b可以看出,在牵引框架两侧各设置一定数量的定位轴承,保证牵引框架不发生两侧摆动。
排粮板3在牵引框架的带动下作水平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确保干燥机内物料均匀下落,保证出机粮食和油料水分的均匀度。通过调整支承轴承4的上下位置,使限位轴承2接触面紧贴气缸导轨11,确定牵引框架1上排粮板3和分粮锥下料口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在停机状态下排粮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物料恰好无法流出,且烘干过程中无需调整排粮间隙。
1.2.3保护板在活塞杆推动下,排料口打开,将物料排出。保护板9保护活塞杆6及其他联接件不受下落物料的冲击和磨损。
1.3设计1.3.1气缸影响气缸活塞杆推力的因素有:粮食籽粒与排粮板的摩擦力和轴承的摩擦力。粮食干燥机中,由于角状盒的支撑作用,排粮板受力仅为及h2.如所示,一般来说h,/b<1. 5,按浅仓计算储料对排粮板的压强,即为:活塞杆推动牵引框架及排粮板水平脉冲运动,活塞杆须克服大摩擦力。
缸,其中s为活塞面积。
1.3.2排粮量换向阀使排粮板发生左右的往复运动。通过控制时间继电器电磁铁吸合时间来确定气缸的开合时间及停止时间,从而确定排粮机构的排粮量,以便适应不同生产的要求。
为了保证排粮机构停机状态下粮食不向外流出,排粮板的宽度一般略大于分粮锥出料口的宽度(加10~ 15mm),排粮板在推力作用下打开,停留一定时间后在拉力作用下闭合,再根据排粮需要停留一定时间。由控制换向阀的时间继电器来控制排粮板的开合时间及停止时间。
2设计应用实例根据前述设计方法,以日处理200t塔式粮食干燥机干燥玉米为例,进行脉冲气动排粮机构的设计。
玉米容重Y=667kg/m3,由于受力仅为h1及h2段的作用,与储料密度基本相等。干燥段横截面中=8,气缸中活塞行程0.085m.玉米对钢板的摩擦系数f0=0.674,框架对轴承的滚动摩擦系数为f\"1=0.052,框架重量N=130.754kg.根据活塞压强p=,气缸数据,按65的负载率,可选择选用0. 4mPa工作压力,内径100mm,活塞杆直径25mm的气缸。
根据空气压缩机的流量控制排粮板的打开、闭3结论脉冲气动式排粮机构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大中型的粮食油料干燥机,如混流式干燥机、顺逆流谷物干燥机等。
与现有的几种排粮机构相比,脉冲气动式排粮机构具有显著的特点:采用气缸活塞推动产生排粮,结构紧凑、运行平稳,能够适应各种粮食干燥机的需求,无需调整排粮间隙,有效地提高出机物料的水分均匀度。
排粮口可完全打开,不会因粮食和油料含杂较多而发生堵塞,排粮稳定、均匀。
排粮机构调整方便、灵活,易于地控制排粮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