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的历史及其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

  • 2021-10-22 17:08:04
  • 来源:

一篇新文章认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都与“看似无限供应的廉价且易于处理的”石化产品息息相关。

尽管中国和海湾地区的产量大幅增加,但全球对石化产品的需求继续超过产能的增长。

这篇文章由埃克塞特大学的 Adam Hanieh 教授撰写,描述了石油的合成生产如何推动战后生产力、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和大众消费的革命。

从 1950 年代开始,一系列天然衍生的物质——木材、玻璃、纸张、天然橡胶、天然肥料、肥皂、棉花、羊毛和金属——被塑料、合成纤维、洗涤剂和其他石油基化学品系统地取代。

由于 20 世纪初德国和美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塑料在这个时期得以发展成为可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化学强国。

Hanieh 教授在新左派评论中写道:“了解石化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所有人了解石油和资本主义交织在一起的历史。”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提供了世界上大约 90% 的合成染料。冲突导致化学品生产发生重大变化。IGF 公司在战争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率先开发了毒气武器(利用染料工业的副产品)和用于制造炸药和化肥的合成硝酸盐。

在大西洋彼岸,领先的美国化学公司也从战争中获利。1917 年 10 月的《敌对贸易法》(TWEA)和一个名为“外国人财产托管人”(APC)的新办公室的设立使美国政府能够夺取德国拥有的专利和德国拥有的企业,特别关注化学品行业。战争结束时,APC 在 30,000 个信托账户中持有价值约 7 亿美元的德国资产。公司从德国专利的转让中受益匪浅,他们应用新技术扩大基础化学品的产量和范围。

到 1937 年,IGF 基本上转变为德国军队的工业部门。IGF 的 24 名主要高管在纽伦堡被起诉和审判,其中 13 名最终被判犯有战争罪,包括奴役、大屠杀和掠夺。那些最终被判入狱的人得到了极短的刑期和早期的赦免,并很快重新融入了西德工业的高层。IGF 本身被分解为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的原始组成部分。

在美国,战争期间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石化研究和炼油厂建设,基础石化产品的制造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长期存在的西方石化公司的相对实力一直在稳步下降;2010 年,全球前 50 名化学品生产商中有 32 家总部设在北美或欧洲,到 2020 年这一数字已降至 28 家。

中国和更广泛的亚洲地区现在是石化生产和消费的核心区。石化消费是中国最初生产廉价国内商品、家具和服装的基础,引领了该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市场的出口主导地位。预计未来十年全球近 30% 的石化产能增长将来自中国。

由六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 (GCC) 现在拥有全球 6% 的石化产能,这一数字自 2000 年以来翻了一番。在沙特阿拉伯的领导下,海湾合作委员会现在是几种基本石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商。

中国的中石化和沙特的 Sabic 分别从 2007 年的第五和第七位跃居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石化公司。中国石化直接参与原油和天然气的所有权、勘探和生产,而 Sabic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公司拥有 70% 的股份。

国家对石化行业的参与一直是亚洲和中东私人资本积累的重要推动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