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设备:安徽繁昌:烘干机“挑大梁” 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 2021-05-26 13:11:04
  • 来源:互联网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安徽繁昌:烘干机“挑大梁” 农民当起“甩手掌柜”这篇文章。关于安徽繁昌:烘干机“挑大梁” 农民当起“甩手掌柜”这篇文章的任何评论都可以告诉小编。你的每一个建议都是对小编辑的肯定和鼓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安徽繁昌:烘干机“挑大梁” 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从昨晚八点多开始,烘干机就开足马力对150多吨稻谷进行烘干作业,整个过程仅需要20多个小时。”近日,在繁昌县孙村镇打冲村,村民蒋宗来站在宽敞的烘干厂房里,指着一组发出震耳轰鸣声的烘干机,乐呵呵地说。

时下正值南方水稻收获高峰期,连日来,连绵的雨水将这个皖南小村庄洗刷得一尘不染。蒋宗来记得,以前稻谷收获后,会送到马路上晾晒,常常需要耗时半个多月,尤其是遇到下雨天,稻谷被堆到一起出现发霉、发芽的情况,更是再正常不过。

2013年,蒋宗来通过无息贷款购买了中联重科烘干机之后,这样的担忧再也没有了。如今,蒋宗来已拥有20台烘干机设备,200亩稻谷只用两天就能完成烘干作业,然后直接出售给国家粮食储备库。“烘干后的稻子比晾晒后的稻子品质要好,能卖个好价钱。”他说。

实际上,使用烘干机作业,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带来丰厚的收益。蒋宗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多烘干两三千吨,每吨费用100元,年收入可达三十万元。目前,他的客户服务半径已辐射到周边50公里以外区域,远及铜陵、池州等地。

中联重科谷王烘干机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将烘干机装车。

改造传统粮食生产流程 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蒋宗来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依靠现代农机走上了致富路。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购机补贴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农民对农机需求逐步扩大,农机市场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活。

近日,记者在中联重科谷王烘干机生产基地看到,一台台烘干机设备零部件被打包后整齐堆放在厂房前,被随后赶来的工人装车运往全国各地,月销量超过500台。

为了满足水稻、玉米等作物高效、高品质的烘干需求,中联重科推出高温连续式烘干塔、低温循环式烘干机、经济作物烘干机等高效、节能、环保型烘干设备,并致力于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烘干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满足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等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烘干需求。今年还对谷王DC150、DC300烘干机进行升级,关键零部件采用优质新型材料,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

“烘干机的意义在于,粮食在田间地头就可以直接入库,减少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大量人力消耗,同时还解决了马路晒粮的问题。”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与传统粮食晾晒方式,使用烘干机技术可以保证粮食“不落地”,避免在粮食转移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和损失,既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又提高了粮食品质,实现了对传统粮食生产流程上的再造。

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认为,粮食烘干与丰产丰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依托粮食烘干技术,中国农业有望告别“靠天吃饭”时代,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丰产丰收,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下,其意义不容小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

市场发展迅猛 “短板”亟待补齐

当前,尽管烘干机市场发展迅猛,但也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情况。不少受访人士认为,目前仍有几大因素制约了烘干机产业的发展。比如,很多用户囿于传统思维,尚未意识到烘干机的重要性;用地受限情况比较突出,土地审批需要进一步加快,等等。

另外,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但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比较大,不少用户呼吁国家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农民投资购买烘干机设备,动辄需要100多万,这对很多农民而言都不是个小数目,他们面临的资金周转压力较大。”中联重科谷王烘干机皖南区域负责人范骏感慨。

虽然蒋宗来的烘干机生意越做越大,但*让他耿耿于怀的还是电力供应不足。“农忙时,常常电不够用,电压也不足,跳闸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不过,尽管面临一些难题,蒋宗来仍信心十足,他打算再购买10台烘干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